以太坊暴涨40%:是昙花一现,还是牛市重启?

以太坊的“文艺复兴”?还是昙花一现?
沉寂已久的龙头,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
最近,加密货币圈子里关于以太坊的讨论声浪明显高涨,社交平台上“以太坊崛起”的口号再次甚嚣尘上,ETH价格的炫耀截图也层出不穷。这种景象,和不久前以太坊被有意无意忽视的冷落形成了鲜明对比。说白了,在这一轮牛市里,以太坊的表现实在让人不敢恭维,甚至有“好事者”专门做了图表,对比比特币从第一次到第七次突破10万美元大关时以太坊的价格表现,结果令人大跌眼镜:以太坊一路走低,险些跌破1300美元。ETH/BTC的汇率更是接连创下五年新低,让人不禁怀疑,山寨币的春天到底还会不会到来?昔日王者,如今的“弃子”?
然而,转机来得猝不及防。5月8日开始,以太坊突然迎来一波疯涨,从1811美元一路飙升至2500美元,短短三天不到,暴涨超过40%,目前报价在2572美元左右。这一下,以太坊终于在这轮牛市中跑赢了比特币,成为涨幅最快的主流币种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?是无人问津的技术升级突然奏效,还是跌到谷底后的绝地反弹?是资金板块的轮动,还是背后庄家换血后的实力展示?在探究原因的同时,大家更关心的是:以太坊的这波涨势,还能持续多久?以往的牛市,往往是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的狂欢,而这一轮牛市,似乎成了比特币的“独角戏”。比特币一路高歌猛进,早期入场的“钻石手”赚得盆满钵满,但以太坊的持有者却叫苦不迭。去年12月17日,比特币首次突破10万美元大关,以太坊也达到了本轮牛市的顶峰——4100美元。此后,比特币屡次冲击10万美元,但以太坊却江河日下。在比特币七次突破10万美元的过程中,以太坊从4100美元一路跌回1900美元,甚至在4月6日的“解放日关税闹剧”中,遭遇猛烈抛售,一度触及1385美元的低点。这种糟糕的价格表现,无疑让市场信心大打折扣。暴涨背后:是技术升级的奇迹?还是宏观环境的恩赐?
Pectra升级:一次被低估的“微整形”?
以太坊在近日迎来了技术升级,5月7日18:05,以太坊成功完成Pectra 升级,这是继去年 3 月坎昆升级后主网的首次升级。不过,这次升级与其说是“改头换面”,不如说是“微整形”。相比于以往那些涉及底层机制或核心基础设施的重大升级,Pectra更侧重于应用层面,在规模上并不占优势。而且,这次升级的时间点也略显尴尬,正值以太坊价格低迷时期,因此并未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,热度远不及之前的坎昆升级。从内容上看,Pectra升级主要包括执行层硬分叉和Electra共识层升级,涵盖了11项以太坊改进提案(EIP),例如EIP-3074和EIP-7702引入了账户抽象,EIP-7251将验证者的最大抵押金额从32枚以太坊增加到2048枚以太坊,EIP-7691调整Blob数量和定价机制等等。具体来说,Pectra通过实施智能账户和委托功能,对用户体验进行了优化;对质押功能进行了升级,让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更容易参与网络安全维护;大幅改善了与二层网络(L2)的集成,从而提高网络效率。总的来说,Pectra升级更注重实用性和安全性,体现出以太坊从计算基础设施向金融基础设施的转型,对以太坊未来的发展具有长远影响。
但有趣的是,在Pectra升级之后,以太坊的价格表现却十分平淡,仅仅从1800美元涨到了1900美元。由此可见,基本面的改善似乎并不是这次暴涨的核心驱动力,只能算是一个辅助因素。
美联储的“口头温柔”,中美贸易的“一线曙光”?
除了基本面之外,宏观环境也起到了重要作用。5月8日,美联储顶住压力,仍然决定维持利率不变,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4.25%至4.50%之间。但声明中提到的“考虑广泛经济数据而非单一指标”,被市场解读为一种“鸽派”信号,暗示美联储的态度有所软化。同一天,中美贸易谈判也终于传来了一些好消息,双方宣布将于5月10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中美经贸高层会谈。特朗普也再次松口,表示对中国征收的高关税难以维持,甚至有传言称可能会从145%大幅降至50%。此外,特朗普还考虑将南亚国家的关税一律降至25%。与此同时,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谈判也在陆续推进,英国和美国就关税贸易协议条款达成一致,全球贸易环境开始呈现向好趋势。受此影响,全球金融市场开始反弹。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254.48点,收于41368.45点,涨幅为0.62%;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189.98点,收于17928.14点,涨幅为1.07%。加密货币市场也反应迅速,出现了明显的跟涨效应。比特币摆脱震荡区间,重回10万美元大关,以太坊单日涨幅超过20%,XRP、BNB、Solana等其他主流币种也都有不错的涨幅。
资本的轮动:一场迟到的价值发现?
对此,有观点认为,以太坊的上涨源于资本板块的轮动。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。从以太坊的价格走势来看,它与美股大盘的走势高度重合,尤其是与小盘股的走势更为相似。在以太坊暴涨的同一天,罗素2000指数也上涨了2%,触及一个月来的高点。大盘先行,小盘滞后,这似乎是市场的一种普遍规律。以标普500指数为例,该指数自4月8日触底以来,短短一个月内就飙升了14%。加密货币市场也遵循类似的逻辑,小盘币种的“蓄水池”以太坊,其爆发时间晚于比特币。尤其是在以太坊价格跌至谷底的情况下,抢购低价筹码就成了一种可行的策略。质押的诱惑:SEC的“欲拒还迎”?
当然,仅仅依靠联动效应,还不足以支撑43%的涨幅,质押预期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。在之前通过的以太坊现货ETF中,由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(SEC)的要求,所有发行商都不得不在申请文件中删除“质押”一词。这一举动引发了市场对于以太坊现货ETF吸引力不足的担忧。但随着SEC内部人员的更迭,这一极具吸引力的提案再次被摆上台面。2月15日,纽约证券交易所提出了一项规则变更建议,为Grayscale的现货以太坊ETF引入质押服务。尽管SEC在4月份推迟了该申请,但也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。就在5月9日,又有新的消息传来,SEC备忘录显示,贝莱德正在与SEC加密货币特别工作组会面,讨论加密货币交易所交易产品(ETP)中的质押功能以及证券代币化问题。如果能够提供质押服务,机构买盘必然会大幅增加。而贝莱德一直被市场视为SEC背后的“金主”之一,它的加入无疑增加了提案通过的希望。“换庄”疑云:新韭菜的狂欢,还是老韭菜的收割?
筹码集中度: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?
在此背景下,也有行业人士提出,以太坊的这波上涨是“换庄”后的大秀肌肉,目的是让后来者为新的叙事买单。例如,X平台用户@Murphychen888就利用赫芬达尔指数进行分析,指出在2024年12月之后,ETH的筹码集中度正在快速上升。这种说法暗示着,可能有新的资本力量正在悄悄掌控以太坊,并试图通过拉高价格来吸引更多散户入场,从而实现获利离场的目的。然而,也有人对此表示怀疑。他们认为,相比于机构在ETF中持有的345万枚ETH,POS质押总量超过3100万枚,占据ETH总量的28.3%。如果贸然“换庄”拉盘,势必会导致大量ETH持有者离场,这对于庄家来说,很可能得不偿失。估值修复与轧空:一场迟来的正义?
无论是资本轮动还是“换庄”操作,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这波反弹的核心驱动力还是在于以太坊的价格修正。在此前持续不断的负面消息(FUD)影响下,ETH的价格被严重低估,与BTC的汇率也跌至历史最低点,这与它作为加密货币蓝筹股的地位极不相符,也与市场的普遍认知相悖。在多种利好因素的叠加作用下,市场信心逐渐恢复,估值修复和价格修正成为了更符合现实的解释。此外,习惯性做空也让这次上涨演变成了一场“轧空”行情。数据显示,自5月8日起,以太坊期货市场的空头头寸出现大规模平仓,仓位回补也进一步推动了价格的上涨螺旋。生态狂欢:DeFi的春天真的来了?
涨幅的迷思:是牛市的号角,还是最后的晚餐?
ETH的上涨也带动了整个以太坊生态的普涨,其中DeFi成为了最大的赢家,许多蓝筹DeFi项目表现强劲,例如EIGEN等代币在24小时内的涨幅超过48%。这是否预示着DeFi和以太坊的春天即将到来?观望与犹疑:市场情绪的真实写照?
值得注意的是,尽管这次涨势喜人,甚至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,但仅仅从生态本身而言,还远未达到可以“FOMO”(害怕错过)的程度。从价格来看,以太坊目前只有2500美元,这样的价格表现在整个周期中只能用“差强人意”来形容。ETH/BTC的汇率目前报0.02423,也毫无疑问地处于历史低位。即便从生态角度来看,除了少数强势蓝筹项目外,其他币种的跟涨幅度非常有限,绝大多数山寨币距离前高还有70%-80%以上的差距,新项目更是无人问津。由此可见,或许是由于此前的跌幅太过惨烈,市场似乎仍处于观望和犹豫的状态。结论:一场回归,一次试探,一次豪赌?
重回聚光灯下:对于以太坊,这才是最重要的?
总体而言,尽管以太坊还远未恢复到全盛时期,但在宏观市场逐渐好转的大背景下,结合目前ETH仅有9.26%的市值占比,其价格的确存在相对低估的空间。然而,这波短期的冲刺能否点燃下一轮市场的冲锋号角,仍然值得商榷。尤其是在当前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下,人们既害怕踏空,又担忧被套,操作难度日益增加。但无论如何,以太坊的这次强势上涨,终于让市场的注意力重新回到了这个沉寂许久的山寨龙头之上。对于现在的以太坊而言,或许这才是更为重要的事。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